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真人官方|厉害了我的哥!北京高校法学院系实力排行榜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6:30    次浏览

中国法学门类哪些大学本科专业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准最高、办学特色最鲜明?中国哪所大学法学专业全国第一?艾瑞深研究院的中国校友会网曾发布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排行榜100强和中国大学法学四星级以上专业排行榜等榜单,北京大学问鼎榜首,北京其他高校法学专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那么,北京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比拼又是怎样的呢? 1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组建于1986年,由我国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劳动法学科的奠基人关怀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担任第一届系主任。2008年法学院法学专业(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法律院校,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博士后3人;教学质量高,科研成果丰硕,《劳动法》课程为北京市高等院校精品课程。院长姜颖教授为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 多年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直接参与了多项劳动法律的立法和修订工作;为各级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工会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法学专业人才。 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法学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197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对外贸易系即有国际商法教研室,并招收国际贸易法硕士。1984年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当时称为“七系”。1996年成立法学院。历经30年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目前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相对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7人。法学院教师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多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此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聘请了一些来自国外著名法学院和律师事务所的知名人士担任我院外教、荣誉或客座教授,如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教授、在世界贸易组织工作十三年的澳大利亚籍Matthew Kennedy先生等。 1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肇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经济法教研室,1995年建系,2004年建院。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2009年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院位居全国第19名,是国内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构成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三大主体学科。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2人(含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 法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成果突出,学术声誉日益提高。2005年至今,共出版专著100多部,发表论文600多篇。学院组织出版了“中财法学文库”,现已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100余项,研究经费合同金额近1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国际性课题约50项,到账研究经费达700余万元。学院举办了30多场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近300场学术讲座。 10、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法律系。30年办学历程,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全、科研基础厚、合作联系广;法学院以服务社会、服务妇女维权与发展为己任,坚持“砺法律之剑、维弱者之权”,已成为中国独具影响、特色鲜明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的妇女法、婚姻家庭法等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法学院教师承接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深度参与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也是中国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和多家国内学术团体的副会长单位与常务理事单位,其已成为中国妇女发展与权益保障和家事法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和影响。 9、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是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24个学院中最年轻和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法律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成立时间虽短,但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师资队伍。截止2012年4月,在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担任全国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5人。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讲师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9人,占教师总数的98%,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超过13%。此外,法学院还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型领导中聘请了40名特聘教授和38名兼职教授。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刑法学、诉讼法学和民商法学等专业设置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也招收国际法学、法理学、宪法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拥有刑法学和诉讼法学方向的博士后招收权限。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三级人才培养格局。 8、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成立于1993年,本科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教育部法律卓越人才培养高校名单。招收法学本科、硕士生,并具有法律硕士和一级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硕士点。法律系有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4人;博士33人,其中博士后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20余人具有在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莱顿大学等著名院校访问学者或接受教育经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法律系现有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5年以来,教师出版学术独著3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7、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BFSULAW)的前身系北外英语学院法律系,2001年9月开始招生,2006年9月正式组建成立法学院。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5名,其中33名拥有博士学位,32名具有在海外院校留学的经历;在读本科生19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5名、多语种第二学位本科生78名;拥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点,目前主要招生方向为国际商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紧密依托北外的外语教学优势,契合法律人才市场需求,以法律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法律人才为核心办学目标加强对法学教学各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力争实现法律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互动互补,积极扩大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将北外法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培养卓越的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及开展国际法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中国全方位'走出去'提供多语种法律人员储备,为推动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6、清华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中国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于1911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改称清华学校,并于1925年开办大学部,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在清华早期(1909——1929)派出的历届放洋生中,有29名攻读法学,其中有17名读法律,12名读国际法,占全部放洋生的2.2%,他们回国后在中国近现代法律和外交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教授、燕树棠教授、王化成教授、著名法官梅汝璈、著名检察官向哲浚等都是这个时期毕业于清华而后出国留学的。 法学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国内法学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法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学术研究与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学院的国际交流十分活跃,已与一批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现在,清华法学院已经成为国内著名法学院之一。 5、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是改革开放后全国较早设立法学专业的学校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发展为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有一支由不同民族教师组成的具有较高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拥有一支不同民族教员组成的具有较高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授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11名,讲师20名,教学辅助和行政管理人员共8名。有博士学位的11名,在读博士生3名,有硕士学位的18名。另外,还从校外聘请了8位专家组织“985”工程项目团队。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学教育、科研和立法、司法实践等领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了大量学术专著和论文。法学院教师累计发表论文585篇,出版法学著作和教材168部。仅最近两年出版著作和教材16部,发表论文6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了39篇。法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了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是我校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在国内政法类院校中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一些全国著名的法学学者,如柴发邦、樊风林、吴杰、宋涛、刘岐山、崔敏、徐秀义、李文燕等曾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工作,他们在法学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法律系现共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有46人,占全系教师的72%,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占教师总数的38%。另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27人,讲师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系教师的比例是66%。35岁以下教师7人,36岁至45岁教师30人,46岁以上教师27人。绝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许多教师兼任全国或北京市法学学术团体领导职务。 3、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现设5个博士专业、5个硕士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下设9个教学科研机构、38个学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理论法学和公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顶尖的学术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教授34人,副教授38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19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法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参与多部国家法律法规起草和审议工作,多位教师受邀参加中央各部委、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重大法律问题论证工作。法学院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与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专家学者互访、学生交流等活动十分频繁。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人大法学院现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1、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北大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3年,在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QS排名中,北大法学院名列中国大陆法学院第1名。2015年,北大法学院位列QS排名全球第18位,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第1名。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非常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科研楼(陈明楼)、四合院及法柱广场均位于燕园东北角,紧邻风景秀丽的未名湖风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